济川药业在2024年年报和2025年一季度报告中营收、净利润双双下降的情况。首先介绍了济川药业的发展历程,从濒临倒闭到改制重组、借壳上市,成长为中成药龙头企业。曾经凭借重点产品在市场上的高占有率获得较好业绩,但如今业绩下滑。营收下降与主要产品受高基数影响、集采政策有关,同时库存量增加。核心产品雷贝拉唑钠肠溶胶囊受集采冲击,价格和市场份额面临挑战,蒲地蓝消炎口服液被多地医保调出目录且存在说明书修改后的销量下降问题。此外,公司还存在“重营销、轻研发”的模式,销售费用远高于研发费用,最后记者就相关问题向企业发送采访提纲未收到回复。
湖北济川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济川药业”)于近期公布了2024年年报与2025年一季度报告,在这两份报告里,一个令人担忧的现象出现了:2024年以及2025年的一季度,其营收和净利润均呈现出双双下滑的态势。这可是济川药业自2021年以来首次在年报中出现营收和净利润同时下降的情况。作为国内中成药领域的龙头企业,济川药业为何会突然“失速”呢?这背后的原因值得深入探究。
从数据上来看,销售收入的下降以及库存量的增加是明显的表现。
济川药业的发展历程颇为曲折。它的前身是1967年成立的江苏泰兴制药厂。在1998年的时候,由于管理不善,这个制药厂累计亏损达到了2000多万元,已经到了濒临关闭的边缘。此时,曹龙祥挺身而出,临危受命接管了这个制药厂。1999年,曹龙祥对制药厂进行了改制重组,将其变为江苏济川制药有限公司。到了2001年,曹龙祥夫妇花费501万元取得了济川药业的全部股权,从此济川药业从公有转为私有。2013年,济川药业成功借壳湖北洪城股份上市,开启了新的发展篇章。
济川药业能够快速发展成为国内在“清热解毒、消化、儿科”等领域的中成药龙头企业,关键因素在于其重点产品在市场上获得了广泛认可,在行业内的市场占有率处于前列位置。
根据米内网的数据统计,在2023年上半年,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在全国城市公立医院清热解毒用药的中成药市场中占比达到12.10%,排名第二;小儿豉翘清热颗粒在全国公立医院儿科感冒用中成药市场的占比更是高达46.52%,稳居第一;消化类产品雷贝拉唑钠肠溶胶囊也表现出色,占据了41%的市场份额,排名第一。从2021年到2023年,济川药业的营收分别为76.31亿元、89.96亿元、96.55亿元。
然而,时过境迁,济川药业在去年的营收和净利润都遭遇了下滑。2024年年报显示,济川药业的营业收入为80.17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16.96%;净利润为25.32亿元,同比下降10.32%。在2024年,济川药业的主营业务收入为79.97亿元,同比减少了17.03%。其中,医药工业主营业务收入为76.59亿元,同比减少17.46%,医药商业主营业务收入为3.38亿元,同比减少5.94%。
济川药业表示,营收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主要产品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和小儿豉翘清热颗粒受到2023年同期高收入基数的影响,同时雷贝拉唑钠肠溶胶囊受到医药集采政策的影响。
此外,新京报记者还发现,在2024年,济川药业的清热解毒类、消化类、儿科类、呼吸类产品的库存量与上一年相比均有所增加,分别为64.20%、23.85%、199.29%、128.52%。
针对这一情况,济川药业解释称,在报告期内,清热解毒类库存量的上升主要是因为蒲地蓝消炎口服液的库存量上升;儿科类库存量上升主要是由于小儿豉翘清热颗粒存量上升;呼吸类库存量上升主要是因为黄龙止咳颗粒、三拗片库存量上升;心脑血管类库存量下降主要是因为川芎清脑颗粒库存量下降;其他类生产量上升主要是由于甘海胃康胶囊销售增加带动了生产需求。
进入2025年之后,济川药业的业绩并没有得到改善。今年的一季报显示,其营业收入为15.25亿元,同比下降36.5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4亿元,同比下降47.91%。
核心产品被调出多地医保目录也是影响因素之一。
公司业绩的下滑,与大单品雷贝拉唑钠的集采密切相关。2023年8月,第九批国采名单公布,雷贝拉唑纳肠溶片出现在名单之中,并且是重点监控药品。2023年11月,济川药业以每片0.48元中标,价格降幅超过了80%。以前,济川药业的雷贝拉唑在市场占有率方面一直名列前茅,而现在则面临着“以价换量”的巨大挑战。
集采名单中的雷贝拉唑是肠溶片剂型,济川药业热卖的肠溶胶囊并不在集采范围内。肠溶片是济川药业为了应对集采而开发的剂型,肠溶片进入集采后,肠溶胶囊的价格大约是肠溶片的5 - 10倍,两者之间巨大的价格差距,使得作为疗效相近产品的肠溶胶囊市场份额受到影响。
另外,蒲地蓝消炎口服液作为济川药业的独家剂型,自2003年上市以来,累计销售额超过200亿元,在全国口服类中药用药中连续排名第一,是全国清热解毒类口服中药的第一品牌。但是,由于一直没有被纳入国家医保,近年来被多地医保陆续“剔除”。
公开信息表明,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已经被河北、安徽、山东、黑龙江、江苏、湖南、吉林、天津、陕西、辽宁、青海、新疆等多地的医保目录调出。
2018年年底,国家药监局发布公告,对蒲地蓝消炎制剂处方药说明书进行修改,在“不良反应”的修改中增加了恶心、呕吐、腹胀等副作用,并且明确了“孕妇、过敏体质者、脾胃虚寒者慎用”的说明。受此影响,2019年蒲地蓝消炎口服液的销量同比下降了24%。
2024年,济川药业的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和小儿豉翘清热颗粒的合计销售收入约占当期主营业务收入的60.12%。济川药业也意识到,公司存在产品集中的风险,上述产品的生产和销售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公司的盈利结构和经营稳定性,如果这些产品的价格、临床需求、竞争格局、药材价格等发生重大不利变化,将会对公司未来的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除了核心产品受到集采冲击导致价格承压以及存在产品集中的风险之外,济川药业“重营销、轻研发”的经营模式也饱受诟病。
2024年,济川药业的销售费用和研发费用仍然存在较大差距。尽管销售费用同比下降了26.27%,但仍然高达29.54亿元,占总营收的36.85%。而同期的研发费用为4.45亿元,仅占总营收的5.55%。
目前,济川药业有9款在研产品,其中仅Z058、JC - ZC001两款中药1.1类产品处于Ⅲ期临床阶段,它们的适应症分别为健脾和胃、行气导滞,用于功能性便秘食积证;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风热感冒)引起的发热、头痛、咽痛、四肢酸痛症状。
大单品雷贝拉唑钠肠溶胶囊受到医药集采政策的影响究竟有多大?产品库存量的增加会对公司的运营成本和资金周转产生哪些压力?公司在库存管理方面会采取哪些优化措施?对于蒲地蓝消炎口服液被多地医保陆续“退货”的情况,公司有什么样的应对策略?如何看待销售费用与研发费用存在较大差距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4月28日,新京报记者向济川药业发送了采访提纲,但是截至发稿,尚未收到回复。
济川药业在2024年和2025年一季度出现营收和净利润双降的情况。其发展历程中曾有辉煌成就,凭借重点产品占领市场。如今业绩下滑原因众多,主要产品受多种因素影响营收,如高基数、集采政策等且库存量增加,核心产品面临医保调出、说明书修改影响销量等问题,企业还存在“重营销、轻研发”的模式,记者就相关疑问向企业发采访提纲未得到回应,济川药业未来需要应对这些挑战以改善业绩。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otfound404.org.cn/gcnews/41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