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农商银行门楷翔:“立潮头、攀云梯”,更好蹚出山东特有的创新路径

钱塘江畔,创新风起;齐鲁大地,变革潮涌。为提升山东科创企业孵化能力,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助推数字经济发展,4月21日-4月25日,大众日报·大众新闻新媒体大平台推出“科创赋能·生态共赢——解码杭州创新基因与城市密码”深度研修班。

本次研修班,不仅是一场知识的盛宴,更是观念的碰撞、实践的探索。近50位山东政企银代表与杭州科创先锋展开对话,从科技企业的硬核突围到城市大脑的智慧脉动,从实验室里的技术破壁到产业园中的生态共生……这些碰撞与思考,最终凝结为研学班学员笔下的真问题、真触动与真答案。

本期分享人:青岛农商银行门楷翔

钱潮齐风 共赋新能

——科创生态双融视角下的数字化转型思考

“钱塘潮涌千帆竞,科创星辉映浙鲁。”在4月的西子湖畔,我有幸参与这场解码杭州创新基因的思想盛宴。作为金融从业者,四天深度研修让我在AI浪潮与数字经济的激荡中,重新校准金融科技创新的坐标。

双链共生:解码创新基因。浙江的“模式创新”与山东的“制造筑基”,恰如DNA螺旋共生。智能计算国家实验室的突破与工业互联网领军企业的实践,揭示出“基础科研 产业转化”的闭环逻辑。我们要以“技术硬核 场景柔术”破题,既借力浙江的互联网思维优化普惠触达,又依托山东的产业纵深,深化供应链金融,在农业物联网、海洋经济等领域打造差异化生态位。

象限重构:突围生态壁垒。从物流巨头的“数字底座”到直播电商的“全链方案”,头部企业的进化轨迹无不印证:技术单点优势需转化为生态象限优势。我们要以数字化转型之势,跳出“单一服务模式”的思维窠臼,构建“金融 科技 数据”的三维坐标,让每一次金融服务都能触发产业升级的链式反应,实现从工具赋能到系统赋能的跃迁。

熵减法则:刚柔共生之道。绿电产业链的全局布局与机器人技术的场景突围,彰显出“核心技术熵减”与“应用场景熵增”的辩证哲学。我们要在智能风控、隐私计算等硬核技术上做熵减攻坚,又要在助农直播、碳汇交易等场景中做柔性进化,以“技术确定性”对冲“市场不确定性”,持续践行“金融为民”的担当。

通过此次学习,我深切感受到“数字浙江”的创新势能,我们要学习浙江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的进取意识,“立潮头、攀云梯”,更好蹚出山东特有的路径。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otfound404.org.cn/gcnews/4841.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