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银行投资收益增长背后:债券投资的关键角色,上市银行2024年投资收益普增,债券投资备受青睐

2024年42家A股上市银行的投资收益情况。在净息差收窄和盈利增长乏力的压力下,金融投资业务成为上市银行营收增长新引擎,其中债券投资在利率下行周期收益弹性强劲。40家银行金融投资金额增长,37家投资收益正增长,5家中小银行收益翻倍。同时也指出尽管债券牛市助力银行业绩,但仍有5家机构投资收益缩水,投资能力分化。还分析了中小银行投资收益营收占比相对较高的原因,以及债券投资虽受青睐但并非无风险,最后提及2025年多家银行仍看好债券投资前景。

在净息差持续缩窄以及盈利增长面临重重困难的双重压力之下,金融投资业务在上市银行中的角色发生了重大转变,它正逐渐从传统的配置工具向着营收增长的新引擎蜕变。而债券投资作为这一战略转变的核心要点,在2024年市场利率下行的周期当中,展现出了令人惊叹的收益弹性,如同一个坚实的缓冲垫,有效地缓解了利息净收入下滑给财务报表带来的冲击。

42家A股上市银行所披露的2024年年报向我们揭示了这样的事实:在过去的一年里,有40家银行的金融投资金额呈现出增长的态势,其中有37家银行的投资收益成功实现了正增长。特别值得我们留意的是,有5家中小银行凭借着灵活多变的交易策略,让自己的收益实现了翻倍的壮举。而且,部分区域银行投资收益在营收中所占的比重已经成功突破了15%。

虽然债券市场的牛市像是一针强心剂,为银行业的业绩注入了活力,但是对于这种收益的可持续性,我们仍然需要谨慎地进行评估。从年报的数据当中我们可以看出,在整个行业都在不断加码金融投资的大背景之下,仍然有5家机构出现了投资收益同比缩水的情况,这无疑暴露出在市场波动日益加剧的背景下,各机构投资能力的巨大分化。

2024年上市银行的投资收益普遍增长。当42家A股上市银行2024年的“成绩单”全部公布于众的时候,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投资收益对银行业绩的拉动作用依然十分明显。

回顾过去的这一年,42家上市银行总共实现了归母净利润2.14万亿元,平均下来每天能够赚取大约58.58亿元;总的营业收入达到了5.65万亿元,平均日营收约为154.83亿元。其中,这42家上市银行在去年金融投资总额累计达到了91.41万亿元,总共实现了5128.03亿元的投资收益,超过九成的银行在去年投资收益实现了同比正增长。

具体来看,在去年的42家上市银行里,有37家的投资收益实现了正增长,其中投资收益同比增速超过100%的有5家,而且这5家均为中小银行(城商行、农商行)。在这些银行当中,张家港行的表现最为突出,在2024年赚取的投资收益达到了12.90亿元,同比增长幅度高达176.81%;紧随其后的是厦门银行,同比增长121.14%;紫金银行、贵阳银行、瑞丰银行的投资收益同比增速也不甘落后。此外,还有5家银行的投资收益出现了缩水的情况,其中长沙银行的同比降幅最大,达到了24.18%。

在银行面临“资产荒”,净息差持续收窄,利息收入增长乏力的大背景下,投资收益在上市银行营业收入中所占的比重也在逐步提高。经过记者的统计发现,2024年42家A股上市银行投资收益占营收比重的平均值达到了15.61%,相较于2023年12.33%的平均值有了进一步的提升。

其中,有9家银行投资收益的营收占比达到了20%以上,这9家银行均为中小银行(4家为城商行,5家为农商行),张家港行投资收益营收占比最高,达到了27.39%;投资收益营收占比在10%以上20%以下的有25家,其中13家为城商行,4家为农商行,另有7家股份制银行和1家国有大行。

从整体情况来看,中小银行投资收益营收占比总体处于较高水平,27家上市中小银行中有26家投资收益营收占比在10%以上,只有沪农商行一家在10%以下,但也达到了9.18%。

投资收益主要来源于银行在债券投资、债权投资等金融资产交易过程中所获得的收益。2024年27家A股上市中小银行的金融投资总额较2023年都有所提升。从投资收益的情况来看,江苏银行、宁波银行、南京银行、北京银行、上海银行这几家银行在2024年的投资收益均达到了100亿元以上。在农商行当中,投资收益赚取最多的是渝农商行、沪农商行,2024年投资收益分别达到了41.99亿元、24.45亿元。

债券依旧是最受银行喜爱的投资品种。中小银行投资收益的营收占比相对较高,这与当前市场环境下银行净息差收窄,中小银行面临更为严峻的竞争压力是分不开的。自2019年以来,国有大行不断加大普惠金融贷款的投放力度,这使得中小银行的市场份额出现了下降的情况,于是调整资产配置、增加投资收益就成为了提升利润的现实选择。2024年,农商行成为债券市场的多头并且成交活跃,这一现象引起了各方的广泛关注。

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向《华夏时报》记者分析指出,近年来,受到经济下行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有效融资需求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资产荒”,部分银行特别是中小银行信贷难以有效投放。另一方面,市场信用风险有所上升,银行资产质量下降的压力较大。所以,包括农商银行在内的部分银行扩大债券投资,形成了“大行放贷,小行买债”的局面,债券投资收益也成为了银行收入的重要来源。

开源证券也曾在相关研报中表示,在贷款收益率较低的背景下,中小银行新增信贷性价比低,同时存款规模依然维持较快增长,可配资金较多,面对较高的资金成本和业绩目标压力,中小行倾向于加大配债力度赚票息,或者进行委外投资。

从具体的金融投资品种来看,债券投资仍然是上市中小银行最为青睐的投资品种,多家银行在2024年财报中描述投资收益时提到“处置债券产生的投资收益增加”“投资收益实现同比增加的主要原因系债券交易账户规模大增”。渝农商行也在财报中表示,2024年该行实现投资收益及公允价值变动净损益38.48亿元,同比增加16.35亿元,“主要是本集团加强市场研判,优化交易策略,丰富投资品种,把握交易机会,增厚金融资产整体收益。”

然而,债券投资并不是稳赚不赔的买卖,银行债券投资收益的增长与2024年债券市场全年走牛有着紧密的联系。2024年,债券收益率整体处于下行态势。10年期国债收益率由2024年的最高点降至12月31日的1.68%,这为债券投资收益的增长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但是如果未来债券市场波动加大,利率走势的不确定性是绝对不容忽视的。

展望2025年,多家银行仍然对债券投资的前景持乐观的态度。招商银行副行长彭家文在业绩发布会上提到,2025年总体来看,债券利率震荡下行的概率较大。中国银行行长张辉表示,在资产业务方面,该行将加大对国债和地方债投资力度,适度增加信用债投资。厦门银行也在今年3月回复投资者提问时表示,在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基调下,预估全年债券市场仍有一定的配置和交易机会。

本文总结了2024年42家A股上市银行的投资收益状况,指出金融投资业务成为营收增长新引擎,尤其是债券投资。虽多数银行投资收益增长且部分中小银行表现突出,但仍有少数机构投资收益缩水。分析了中小银行投资收益占比高的原因与市场环境的关联,强调债券投资虽受欢迎但受市场波动影响,最后提到2025年多家银行对债券投资仍乐观。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otfound404.org.cn/gcnews/4955.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