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武汉:从老建筑到新文化的蜕变

本文将带您走进武汉,探寻这座城市在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活化利用方面的成果。从汉口的沉浸式戏剧到老街的新潮流,再到老城文化基因的复活,全方位展现武汉独特的历史与现代交织的魅力。

来源:经济参考报相关信息已去除。

在武汉,汉口保元里上演的《保元风云》有着18条丰富的人物故事线,每次观看都可能解锁新结局。在黎黄陂路和昙华林漫步(City Walk),能边逛边买边拍,快乐无比。走进汉阳铁厂工业遗址、武钢文化旅游区,可感受这片土地往昔的历史与辉煌。

武汉的百年建筑宛如可触摸的时光剧场,千年文脉正与城市发展的脉搏同频共振。近年来,武汉积极推进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活化利用,加快汉口历史风貌区、武昌古城等16个历史文化风貌街区的建设,让记忆流动起来,使时光焕发新生。

老房有着新故事,犹如可触摸的历史剧场。春光明媚时,江汉关广场前人来人往。钟声响起,江风轻拂,早樱飘落如霞,身后的历史建筑群在阳光中静静矗立。这是春日樱花与百年建筑的对话,也是游客到武汉City Walk的热门打卡地。樱花花期虽短,但记忆却能长存。

2020年底,武汉出台《汉口历史风貌区实施性规划》,启动汉口历史风貌区旧城改造城市更新项目。沿江的100多座百年建筑见证着近现代建筑发展和武汉城市变迁,经改造后再现往昔历史。

在保元里,这里建于1912年,是汉口极具代表性的里分。里分是武汉独特的民居建筑形式。去年国庆节期间,保元里推出《保元风云》,包含130多个小戏点、18条人物故事线。市民和游客既能感受历史的厚重,又能体验到新玩法。武汉文旅集团城市风貌公司总经理田进表示,《保元风云》融合了沉浸式戏剧、互动体验和现代科技,是文旅商融合发展模式的探索实践。资深玩家朱洪峰称自己刷了10遍以上,每次重刷都能解锁新故事线,越深入越能体会那段家国情怀的历史。

每一座建筑都有一段往事。巴公房子位于鄱阳街、洞庭街与兰陵路交会处,像一艘扬帆的船。这座1910年由俄国大茶商巴诺夫兄弟出资修建的当时汉口最大、最高级的公寓楼,拉开了绵延数万里的茶叶贸易序幕。今年春节前夕,以巴公房子为蓝本打造的巴公邸酒店对外开放。游客纷至沓来,住进古典与现代融合的套房,在法式风情餐厅用餐,或者与百年洋房合影。巴公房子项目设计总负责人肖伟介绍,保护修缮工程外立面“修旧如旧”,内部也保留了“老底子”,运用了10余项传统工艺,56万块红砖重现建筑历史肌理。

汉口历史风貌区总面积6.02平方公里,有市级以上文保单位64处,各类文博场馆21家,优秀历史建筑128处,列入武汉市优秀历史建筑保护目录的18处,占全市的90%。在改造中,遵循“不改变文物原状”和“最小干预”原则,对片区进行功能、生活和形象的重塑,老建筑经修缮改造融入现代生活。

老街引领新潮流,成为被点亮的时尚地标。漫步汉口历史风貌区街头,岁月沉淀于此。酒吧、咖啡店、潮牌店、饰品店等隐匿其中,游客闲坐街边休憩。开放的历史文化街区展现出文化魅力与经济活力的交融,游客享受着边逛边买边拍的乐趣,百年老街再次成为潮流汇集地。

去年夏天,始建于1919年的民众乐园重新开业,它曾与上海大世界、天津劝业场齐名。武汉汉剧院“00后”演员文隽华称,得知民众乐园开放被派去演出时很激动,这里是武汉戏曲文化底蕴的代表。演出时,民众乐园中庭近千平方米,舞台只占小部分,潮流的装饰、多元艺术设计和创新舞美展现出传统文化在现代空间的新生。对外开放半年内,这里上演了众多活动,成为武汉的文旅创新场景和潮流商业爆点。

江汉关钟声回荡,轮渡驶过长江。长江对岸的武昌昙华林历史文化街区是老城改造的代表。昙华林形成于明洪武四年,距今600多年,汉口开埠后有诸多老建筑集聚。从2015年起,武昌区启动建设,2019年昙华林人文小镇一期亮相。武昌区古城保护中心副主任翟卫华介绍,这里的一砖一瓦经修缮仍散发着往昔气息,通过文创活动每年吸引近千万人次游客,年轻游客占七成。抬头可见涂鸦墙、文创小店,还有街头博物馆等散落其间,发展夜经济的思路让这里推出灯光秀等内容,点亮都市夜晚,成为“主客共享”的休闲家园。

老城呈现新气象,文化基因活起来。昙华林的城墙光影秀讲述武昌古城故事,黄鹤楼樱花季有主题灯光秀。黄鹤楼公园管理处工作人员江萌表示,通过创新游园模式让游客沉浸式感受文化传说。与黄鹤楼隔江相望的晴川阁、古琴台所在的汉阳,有知音文化和钢铁故事。汉阳古城历史风貌区2022年启动1800米文化轴建设,串联多个景观节点和古老街道延伸至江滩。走进汉阳铁厂工业遗址,可见古朴建筑;归元寺广场整修一新,远洋里商业街区未完全开放就吸引游客拍照;归元庙会传承着年味。青山区武钢文化旅游区的武钢一号高炉改建后,游客可看到铁水出炉场景,今年还推出春季参观线路。

汉剧青年演员邓诗洁会和同学在老汉口散步感受文化融合;汉服爱好者在昙华林打卡时会走进非遗工作室;非遗表演“打铁花”在青山正街运用现代光影技术再现历史瞬间。2025年武汉马拉松成功举办,4万余名选手参与,串联起众多地标,樱瓣、古建相互辉映,诠释着传统与现代的共生。

本文总结了武汉在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活化利用方面的诸多成果。从汉口的建筑改造、戏剧创新,到武昌昙华林的文创发展,再到汉阳和青山的文化与工业遗址的焕新,展现出武汉让历史与现代交融,使文化基因在现代生活中得以传承和发展的积极态势。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otfound404.org.cn/gcnews/660.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