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加速布局金融大模型的情况,包括在一些研讨会上专家对金融大模型在银行应用的看法,如它带来的收益提升空间以及面临的挑战等,还提到了相关的专题培训讲座内容等。
商业银行正在加速对金融大模型的布局。记者发现,有多家商业银行表明,DeepSeek大模型已经成功地在行内系统部署并且运行,在智慧办公、智慧营销等场景广泛运用,而且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果。
最近,由成都市天府新区立言金融与发展研究院、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浦江银行业论坛联合主办,安硕信息承办的“金融大模型在银行的应用场景与挑战主题研讨会”在成都举办。
天府新区立言金融与发展研究院理事长,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首席专家、主任曾刚表示,人工智能技术正以一种前所未有的速度对金融业态进行重塑。中国因为拥有数据资源优势以及政策支持,在全球大模型领域已经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他还提到,金融行业需要在高风险的环境里探索新的收益模式,而大模型技术给银行提供了智能化风控、精准化服务以及高效运营等方面提升的空间。不过,在技术应用和监管约束之间达成平衡依然是当前的关键挑战。
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指出,大模型正在重新构建金融机构的底层架构以及客户交互模式。当前,大模型已经在信贷风控、智能客服、财富管理等场景初步落地,但是数据孤岛、算法黑箱以及网络安全等风险依旧需要重点关注。董希淼着重强调,人工智能对银行的长远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他表示“AI淘汰的不是银行员工,而是不会使用AI的银行员工”。
对此,天府新区立言金融与发展研究院和上海安硕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联合主办了“产业数字金融前沿”专题培训讲座,来自全国各地四十多家银行,总计一百多位金融机构从业人员参加了这次培训。曾刚提出,银行需要从“以产品为中心”转变为“以客户场景为中心”,通过高频生态服务(比如智慧园区、供应链管理)带动低频金融需求。随着零售端数字金融进入瓶颈期,对公业务正在成为银行新的利润增长点。他强调,银行应该整合政府(G端)、企业(B端)、个人(C端)资源,构建“金融 + 非金融”一体化服务平台。未来银行需要强化流量运营能力,通过数据驱动重塑用户体验,推动对公业务从单一融资服务向全生命周期服务升级,从而突破零售端瓶颈并开辟新的增长曲线。
本文总结了商业银行在金融大模型布局方面的情况,包括大模型在银行内的成功运行和应用场景,专家在研讨会上对金融大模型应用的收益和挑战的分析,以及相关培训讲座提出的银行发展方向,如从以产品为中心转向以客户场景为中心等内容。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otfound404.org.cn/gcnews/7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