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度上海综合交通发展报告中轨道交通相关内容,包括上海轨道交通的运营里程、客运量等总体情况,重点阐述了上海轨道交通的不同类型,如市域铁路、地铁、轻轨、自动导向轨道、有轨电车、磁悬浮等各自的特点、建设情况以及在城市交通中的作用等。
在2024年,上海综合交通发展报告新鲜出炉。据市交通委介绍,上海轨道交通全网络运营里程已经增长到了896公里。这一数据可不得了,它表明上海的轨道交通网络在不断地拓展和完善。而且,全年日均客运量(这里要除去磁悬浮和金山铁路)达到了1027万人次,较之前同比增长了2.4%。轨道交通就像城市的血管一样,延伸到城市的每一个角落,每天承载着无数人的出行需求。那上海的轨道交通到底有哪些类型呢?让我们一起来详细看看吧。
首先来说说上海市域铁路。上海市域铁路可是按照“一张网、多模式、广覆盖、高集约”的理念,规划形成的市域线、市区线、局域线三个层次轨道交通网络中的重要部分。当下,上海有5条市域铁路正在建设当中,它们分别是机场联络线、南汇支线、嘉闵线、示范区线、南枫线。一旦这些线路建成,将会为上海实现“十四五”规划中的“30 - 45 - 60”综合交通出行目标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再看看地铁。地铁其实是“地下铁路”的简称,最开始它是专门指在地下运行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不过呢,随着城市的发展,轨道交通系统也在不断变化,有时候由于建造环境的原因,地铁的部分线路也会铺设在地上。地铁属于大运量系统,在高峰时段,每小时运送乘客的能力大概在3 - 6万人次左右。最近,上海地铁可是有个大成就,那就是实现了5G公众信号全线网络覆盖,这个覆盖范围包含了21条线路、517座车站,总长度达到896公里。其中,80%以上的线路还采用了先进的5G - A技术。根据测试用户的实际体验,在地铁站厅、站台以及隧道里,网络下行平均感知速率能高于600兆比特每秒,峰值速率更是超过1千兆比特每秒。
接着是轻轨。轻轨的“轻”字,主要是对这种交通方式载重情况的一种描述,意思是轻载重,可不是指轻轴重和轨重哦。轻轨是中运量系统,高峰小时输送乘客的能力大概在1 - 3万人次。上海轨道交通5号线是上海第一条真正意义上的轻轨。这条线路可不简单,它是中国第一条采用高架轻轨制式建成试运营的轨道线,而且也是第一条上海自行生产的轻轨车辆上线运营的轨道线。它的既有线路都在闵行区,这个区域人口比较稠密,缺乏大运量快速公共交通,这里既是居住区也是工业发展地区,5号线就成为了闵行区内的骨干交通线,还加强了闵行区和中心城区的联系。
还有自动导向轨道。自动旅客捷运系统(APM),英文全称Automated People Mover System,这是一种全自动化无人驾驶运输系统。上海的浦江线就是首条胶轮路轨全自动无人驾驶APM线(旅客自动运输系统)。浦江线主要是为浦江镇的居民服务的,它会穿越居民区。所以在轨道交通选型的时候,就选择了APM胶轮路轨全自动无人驾驶系统,这个系统有着很多优点,像站间距短、转弯半径小、车体轻巧、运量中等、噪音相对小、启停加减速快捷等,就像一个“小身材”却很灵活的交通助手,能够辅助城市公共交通有效地收集末端客流,缓解沿线居民最后1公里出行难的问题。
再来看看有轨电车。有轨电车(tram、streetcar、trolley),也叫路面电车,简称电车,它是一种采用电力驱动并且在轨道上行驶的轻型轨道交通车辆,是一种非常环保无污染的公共交通工具。松江有轨电车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它的车辆和车站采用黄黑配色,车辆外形就像春蚕一样,松江市民亲切地称它为“蚕宝宝”。它有着低能耗、低噪音、零排放、速度快、准点性好、乘坐方便舒适等诸多优点。自从2018年12月26日开通以来,已经深深地融入到了松江市民的生活当中,成为了松江的一张“城市名片”。
最后就是磁悬浮了。磁浮列车是利用电磁铁吸引钢铁材料的原理,依靠电磁力来支撑列车,并且通过直线电机产生的移动电磁场和电磁力,推动列车向前行驶,从而实现列车与轨道无接触运行。上海磁浮列车示范线西起2号线龙阳路站,东至浦东国际机场,在路线图中的标志色由黄色和绿色组成,这可是中国首条磁浮线路。它的最高时速能达到430公里,从龙阳路站到浦东国际机场近30公里的路程,它就像贴地“飞行”一样,只需要7分钟,它也代表着浦东的发展速度。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情况请以实际为准
资料:市交通委
本文总结了上海轨道交通在2024年的运营里程和客运量增长情况,重点介绍了市域铁路、地铁、轻轨、自动导向轨道、有轨电车、磁悬浮等不同类型轨道交通的特点、建设现状以及在城市交通中的意义,展示了上海轨道交通多样化发展的格局。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otfound404.org.cn/gcnews/38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