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收支情况展开,阐述了2024年国际收支的现状,如经常项目交易相关情况、跨境资本双向投资情况等,同时对2025年国际收支稳健运行的前景进行了展望,分析了背后的支撑因素等。
姚进
国际收支乃是观测一个国家经济运行状况的重要宏观指标。国家外汇管理局于近期公布的《2024年中国国际收支报告》表明,中国的外汇市场具备很强的韧性,市场预期稳定,交易也平稳有序。展望2025年,随着中国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实施更为积极且有作为的宏观政策,全方位拓展国内需求,推动经济持续朝着回升向好的方向发展,国际收支稳健运行的内在根基也将更加牢固。
经常项目交易属于货物、服务等非资本性要素的跨境交易,涉及到超过百万家企业以及上千万的个人,是国际收支平衡的“稳定器”以及涉外经济发展的“助力器”。在2024年,中国经常账户顺差与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例为2.2%,依旧处于合理均衡的区间之内,并且在未来仍有希望保持合理的规模。从一方面来看,中国外贸的韧性颇为强劲,制造业的规模优势在持续巩固,贸易新业态蓬勃兴起,出口竞争力逐步提高,贸易伙伴变得更加多元化,对单一市场的依赖程度显著降低,企业应对外部遏制打压的能力也有所增强,这些因素都有助于支撑中国出口平稳发展。从另一方面来讲,中国居民跨境旅行的需求已经充分释放,旅行支出规模将会保持稳定,与此同时,国内文旅高质量服务供给不断增加,这将持续推动旅行收入的增长。此外,生产性服务业稳步发展,优质的游戏、电影等服务产品出海创造的收入增多,也会带动中国服务贸易收入的增长。
在国际上,通常会采用经常账户差额与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值来衡量内外部经济的平衡状况。中国经常账户顺差与GDP的比值在2007年达到9.9%的高峰之后逐步下降,自2016年以来一直保持在2%左右运行,处于国际上4%左右的合理区间内。近年来,中国的经济结构持续进行调整和优化,内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不断提升,储蓄投资缺口也在逐步缩小。从横向比较来看,目前全球有30多个经济体的经常账户顺差与GDP比值超过4%,中国的这一数据明显低于日本(4.8%)、德国(5.9%)等,这表明中国经济呈现出较好的内外部均衡状态。
跨境资本双向投资有望变得更加活跃。中国持续加大稳外资的力度,稳步提升跨境投资的便利化水平,推进产业转型升级,高端制造业、高技术服务业有望成为新的引资增长点,未来营商环境、政策环境、市场环境的优化有助于吸引外资到中国开展业务。与此同时,境内企业将继续积极应对全球产业链格局的调整,充分利用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以及全球的资源禀赋,稳步开展对外直接投资并优化投资布局。外资配置人民币资产也将趋于稳定向好。中国稳步扩大金融市场开放,提高外资投资境内证券的便利性,人民币资产具有分散风险的多元配置效果和良好的投资价值,外资仍然会稳步增加对人民币资产的配置。
展望未来,中国的经济基本面将持续得到巩固和增强,国际收支有基础、有条件保持基本平衡。首先,中国实施更为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强化宏观政策的民生导向,大力提振消费,积极扩大有效投资,科技创新取得新进展,从而提振市场信心。其次,中国稳步扩大对外开放,稳定对外贸易发展,大力鼓励外商投资,持续推进金融市场双向开放,这些举措将继续为跨境贸易和投融资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再次,中国的外汇市场更具韧性,市场参与者更加成熟,交易行为更加理性,汇率风险中性理念不断增强,人民币跨境使用增多,这些都为外汇市场的稳健运行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本文总结了中国2024年国际收支的状况,包括经常项目交易和跨境资本双向投资等方面的情况。同时,分析了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带来的内外部均衡表现。最后展望2025年,阐述了中国国际收支保持基本平衡的诸多有利因素,如积极的宏观政策、对外开放政策、外汇市场自身的优势等。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otfound404.org.cn/gcnews/3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