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将对金融领域的多个事件进行报道,包括CIPS功能升级、美国关税战对银行的影响、理财规模变化、存款利率调整、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问责、银行财报发布、银行限售股解禁、银行宣传要求以及特别国债发行计划等众多内容。
4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国家外汇局和上海市人民政府这四个部门联合印发了《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进一步提升跨境金融服务便利化行动方案》。此方案着重提到要对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的功能加以提升,并且拓展其在全球的网络覆盖范围。这意味着要推动更多的银行加入到CIPS当中,不断扩大CIPS的网络覆盖面。除此之外,方案还有诸多内容,像优化外汇业务管理的模式、完善企业集团在全球范围内的资金管理体系、拓展自由贸易账户的功能以及应用场景、推动金融机构在数字化服务水平方面进行提升等多项措施。这些措施的目的很明确,就是为了给那些“走出去”的企业提供更好的支持,从而提高跨境金融服务的便捷性和效率。
由于美国对等关税政策的影响,对外贸易链受到波及。沿海的许多中小银行纷纷表示这种影响是有限的,整体处于可控状态。这些银行已经针对相关的情况开展了摸底和调研工作,并且制定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尽管关税政策对区域内的企业影响非常深远,不过这些银行所服务的中小微企业数量较多,外贸相关的客户在总体客户中所占的比例并不高,所以受到的影响相对来说比较有限。
近期,多家上市银行针对关税战可能对自身业务产生的影响做出了回应。银行方面表示,已经充分意识到美国关税政策也许会给贷款需求和净息差带来压力,不过短期内风险是可以控制住的,而且未来还存在着机遇。为了应对关税战,银行正在内部梳理应对的措施,将控制风险的关口向前推移。它们通过优化资产结构、加大对内需信贷的投放力度以及积极响应政策导向等措施,有效地应对外部的挑战。同时,银行还会加强对客户的走访和跟进,做好贷后管理工作,制定好紧急预案,实时调整信贷的准入和退出标准,从而提升自身抵御风险的能力。业内人士认为,如果关税争夺进一步加剧,相信会有相应的产业或者金融政策来提供支援。
中信证券研究测算得出,2025年3月末银行理财的规模下降到了29.10万亿元,环比降低了1.1万亿元,这主要是受到季节性因素的影响。在理财规模构成方面,现金理财、纯固收产品以及含权的固收 + 产品的规模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尽管如此,随着债券收益率的回升,理财收益率也有所回暖,破净的风险随之降低。预计在4月,理财规模将会恢复增长,全年的规模有望突破32.5万亿元,固收 + 产品可能会成为各大理财子公司发行的重点产品。
近期,包括平安银行在内的多家银行下调了中长期存款利率,出现了存款利率长短期倒挂的现象。业内人士分析认为,这主要是由于银行负债端的压力不断增大、银行主动对负债结构进行调整以及预期未来利率会继续下行等因素造成的。为了应对净息差不断收窄的挑战,多家银行从负债和资产这两端同时发力,努力将净息差维持在合理的水平。
随着税期的临近,政府债增发,市场的资金面面临着压力。大型银行融出的规模缩减到了2.96万亿,存单净融资转变为负数,不过非银的流动性相对比较充裕。央行在当日的公开市场净投放了1330亿元,资金价格有小幅度的上升,整体上维持平稳。根据Wind数据显示,上周存单的发行规模为7099.5亿,净融资额为 - 31.8亿。国有行融出规模下降到2.84万亿,银行负债端出现边际收紧的情况。在央行加大净投放的情况下,市场的流动性实现了自发式的平衡。本周存单到期规模上升到7906.4亿,央行的净投放对资金面起到了一定的缓释作用。分析师认为,存单收益率可能会维持在区间内震荡,在月底之前资金面大概率会保持平稳。
财政部最近通报了六起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问责的典型案例,这些案例涉及内蒙古、吉林、黑龙江、河南、云南、青海等地,总金额达到了44.65亿元。这些违规行为包括违规捆绑包装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隐性债务化解不实、承诺社会资本方最低收益回报等。具体来看,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通过违规捆绑包装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以及向房地产开发企业借款新增隐性债务6.88亿元;吉林省四平市隐性债务化解不实2.85亿元;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承诺社会资本方最低收益回报等新增隐性债务15.73亿元;河南省开封市杞县五里河镇通过国有企业垫付资金建设楼堂馆所新增隐性债务953.1万元;云南省昆明市富民县通过所属国有企业筹集资金建设楼堂馆所新增隐性债务1.69亿元;青海省海东市通过国有企业直接借款新增政府隐性债务16.45亿元。财政部强调,对于隐性债务问题将会终身问责、倒查责任,并且持续保持“零容忍”的高压监管态势,严肃查处新增隐性债务、少报漏报隐性债务以及隐性债务化解不实等违法违规行为。此次通报的目的在于进一步严肃财经纪律,发挥警示教育的作用,坚决遏制新增隐性债务。
平安银行2025年一季度的报告稳健发布,整体业务经营保持稳定。该行坚持“零售做强、对公做精、同业做专”的战略方针,持续对三大业务经营策略进行升级,并且深化数字化转型。在2025年第一季度,平安银行实现营业收入337.09亿元,净利润达到140.96亿元。其资产总额、贷款和垫款本金总额都有所增长,存款成本持续得到优化。在零售业务方面,平安银行深入推进零售战略转型,贷款、存款和财富管理业务不断升级。对公业务聚焦于“做精行业、做精客户、做精产品”,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资金同业业务顺应国家金融市场发展战略,通过“投资交易 + 客户业务”双轮驱动的方式,提升市场竞争力。
杭州银行2020年非公开发行的部分限售股将于2025年4月23日解禁,涉及第一大股东杭州财开集团和第二大股东红狮集团合计持有的5.04亿股股份。虽然这些股份即将解除限售,但是两大股东都已经承诺会长期持股,预计杭州银行的股权结构将保持稳定。杭州财开集团主动延长锁定期,这显示出对杭州银行长期价值的认可;红狮集团作为重要的战略股东,预计也会延续长期持股的策略。杭州银行的业绩表现稳健,最近发布了《估值提升计划暨“提质增效重回报”行动方案》,2024年度的现金分红同比增长25%,充分体现了公司与股东共享发展成果的坚定承诺。
近日,有关部门要求大型商业银行在宣传方面要谨慎对待单一大模型的使用情况,强调自主、自研的重要性。考虑到数据安全等因素,银行在业绩发布会上很少详细介绍单一大模型的使用情况。据多家全国性商业银行内部人士透露,他们已经收到了内部通知,要求不得过度宣传。在2024年的业绩说明会上,虽然多家银行的高管谈到了金融科技和大模型对效率的提升,但是明确提及单一大模型应用情况的非常少见。不过,各家商业银行在金融科技方面的投入仍然在增加,2024年国有六大行在金融科技方面的投入已经超过了1250亿元。
2025年,财政部计划发行1.3万亿超长期特别国债,首次招标时间定在4月24日,这个时间比去年提前了大约3周。今年国债的净融资速度比较快,到目前为止已经实现了净融资1.97万亿元,超过了全年40%的额度。国债共分21期发行,其中首发6期、续发15期,首发特别国债包括2只20年期、3只30年期和1只50年期。业内人士指出,特别国债发行前置并不意外,考虑到外需回落,三季度有可能出台增量财政政策。
本文总结了金融领域多个方面的事件,包括跨境金融服务的提升、银行应对关税战、理财规模变化、存款利率调整、地方政府债务监管、银行经营业绩、限售股解禁、银行宣传规定以及国债发行计划等。这些事件反映了当前金融领域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如CIPS功能升级有助于提升跨境金融服务,银行积极应对关税战和净息差收窄等挑战,监管部门对地方政府债务严格监管,银行在经营发展的同时注重股东利益以及国债发行根据经济形势做出调整等。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otfound404.org.cn/gcnews/17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