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67岁的老人田泽轩,他一生与农业紧密相连。从年轻时毕业后回到家乡成为农技员,到退休后依然热心为村民解决农业问题的故事,展现了他对农业的热爱与奉献精神。
每天早餐过后,田泽轩都会习惯性地带上一把剪刀出门,然后径直走向田地。在路过果园时,要是瞧见有果树需要修剪枝叶,他就必然会停下来动手修剪,直至满意才会离开。
在当地的种地农民之中,几乎没有人不知道“田师傅”的。不管种地时遇到的困难是大是小,只要找到“田师傅”就一定能得到解决。不管自己有多忙,时间有多晚,田泽轩都会答应村民的请求,马上赶到田间去查看情况。到了农忙的时候,他的电话简直就变成了农业热线。而他也总是说:“种地的事没有小事,我必须得亲自去看看才行。”
虽然现在田泽轩已经不在七里坪农技服务中心工作了,可是只要村民遇到有关农业技术的问题,他仍然会非常乐意地给村民出谋划策。
田泽轩出生在湖北省恩施市红土乡,现在已经67岁了。1980年,从恩施农业学校(也就是现在的恩施职业技术学院)毕业之后,他毅然决然地回到了自己的故乡,成为了红土乡农业技术服务推广站的一名农技员。
“在那个时候,农业技术特别落后,可能好几个乡都找不到一个技术员呢,而且红土乡还是恩施最偏远的乡镇之一。村民们一旦遇到病虫害,就只能干着急。”他回乡的目的就是这么单纯而又充满热情。田泽轩说:“我本来就是农民出身,对庄稼有着深厚的感情。”
和农业打交道,往往就意味着要过清苦的日子,还要默默地付出。当时的红土乡农业技术服务推广站只有3个人,而田泽轩是唯一一个接受过专业培训的农技员。田泽轩每天都在红土乡的田野上奔波,他随身携带的包里,除了几本农业技术方面的书籍之外,还有像包谷粑粑、鸡蛋这类干粮。
庄稼的病虫害要怎么防治?哪家的庄稼长得最好?哪块田是哪户村民的?几年下来,田泽轩心里都一清二楚。每年,他平均都要穿坏3双解放鞋。
在工作过程中,他发现由于当地的水田数量不多,种植的水稻品种亩产仅仅只有150公斤左右。
想要提高水稻的产量,就得种植高产的杂交水稻。1983年初,田泽轩满怀喜悦地从山外买回来杂交水稻种子,拿着合同,挨家挨户地去动员村民:“要是减产了,我来负责!”
在他的积极推广之下,包括谭明章在内的几个村民大胆地进行了尝试。
春播的时候,田泽轩在田里指导农民管理水源、下秧苗、做灌溉,就如同呵护自己的孩子一般。田泽轩说:“其实我也就是上学的时候学过一点杂交水稻的种植知识,能不能种好,我心里也没底。”只要发现水稻有叶片枯死,或者生长速度慢了一些,他就会吃不下饭、睡不好觉。
4个多月以后,看到自己推广的杂交水稻颗粒饱满,逐渐成熟,田泽轩和村民们这才放下心来。当年,谭明章因为亩产将近500公斤而获得了大红花。5年之后,杂交水稻的种植在红土乡全乡普及开来。
1995年,田泽轩被调到原恩施市七里坪农技中心担任技术员。当地大面积种植柑橘、李子等经济林。所以,他一边积极参加各种培训,一边自学果树种植技术,不断提高自己为农民出谋划策的能力。
2016年,田泽轩在农贸市场发现鱼腥草卖得很好,平均每公斤12元,但是大部分是来自外地或者是当地野生的。
“要是掌握了人工栽培技术,村民就又多了一条增收的途径。”于是,田泽轩就和农技服务站的几名技术员一起,挖回一些野生的鱼腥草根茎,在试验田里反复进行试验。等到时机成熟之后,他就向村民推广种植。
“第一年我种了将近2亩鱼腥草,亩产3000多公斤,收入4万多元,比种包谷、洋芋划算多了。”村民艾书莲到现在都还记得那年的丰收景象。
看到收益不错,村民们纷纷开始种植鱼腥草。田泽轩也因为研究并推广鱼腥草种植技术而荣获恩施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2018年,退休后的田泽轩被七里坪农技服务中心返聘,继续发挥自己的余热。不管有多忙,只要村民遇到农业方面的难题,他都会有求必应。这么多年来,他先后被七里坪街道办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先进个人”;2023年,中共恩施州老干局授予田泽轩“风范长者”的称号。
“农技员就像是给庄稼看病的医生,每天都得和庄稼待在一起。”40多年来,田泽轩一直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这个承诺。
田泽轩展开,讲述了他在农业领域的贡献。从年轻时回到家乡做农技员,积极推广杂交水稻种植,到后来调任后的工作,以及退休后仍致力于解决村民农业问题、推广鱼腥草种植等,展现了他对农业的深厚情感和无私奉献精神,他也因此获得了诸多荣誉。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otfound404.org.cn/gcnews/3625.html